我要做門閥

要離刺荊軻

歷史軍事

渾渾噩噩之間,張越感覺到自己的思維重新活躍了起來,指間也傳來了壹絲絲冰涼的觸感。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百九十二節 聽診器

我要做門閥 by 要離刺荊軻

2019-7-19 11:20

壹個時辰後,張越拿著天子節,在於己衍、梅福和上官桀的簇擁下,步入京兆尹官邸大門。
京兆尹官邸和張越上次來時,幾乎沒有變化。
依舊是那麽壹個看上去風光無比的衙門。
官邸之外,停滿了各種馬車。
早已經接到消息的京兆伊各曹長官,也都在京兆丞方永的帶領下,列著隊在門口迎接。
壹見到張越等人,他們立刻迎上前來,紛紛拜道:“下官等恭迎天使!”
張越掃了他們壹眼,道:“不必多禮,事態緊急,立刻向我匯報各項工作……”
京兆丞方永好險沒被噎到。
“這張蚩尤,果然是張蚩尤啊……”他在心裏暗想著:“果真是蠻橫!”
但臉上卻不得不擠出笑容,拜道:“諾!”
京兆尹是兩千石,但京兆丞卻只有壹千石。
而對方,恰好有對千石及以下官員,先斬後奏的權力。
惹毛了他,丟了腦袋,找誰哭去?
“天使還請入內……”方永笑著道:“相關文牘,下官等人皆已經準備好了……”
張越聽著,點點頭,道:“馬上拿到官衙正廳,我要立刻看到……”
他現在已經沒空和人客套、耍嘴皮子了。
他在天子面前可是立了軍令狀,三天就要控制住疫情!
而傳染病的傳染速度,卻是無法預料的。
他必須立刻掌握第壹手資料!
至於,京兆尹上下的埋怨或者說不滿?
那就不關他的事情了!
更不提,他還存著立威和抽打京兆尹的心思。
最起碼,要讓京兆尹從此見到他,都不敢違背!
這樣等到明年,他就可以將自己這個新豐令的實際控制範圍,從新豐壹個縣,輻射到除長安外的大部分京畿。
畢竟,新豐還是太小了,人口也單薄。
根本不足以支撐起他的野望。
在張越看來,在三年內,他就要將新豐模式,復制到整個京兆尹治下的二十八個縣。
並培養出相應的合格官員。
也只有這樣,他才可以掌握壹個強有力的利益集團。
不然,單靠壹個新豐,話語權和影響力還是太小了。
而思路,他自然早就有了。
後世的那些大都會是怎麽擴張,新豐就會怎麽擴張。
於是,他徑直走入京兆伊官邸,來到官衙正廳,毫不客氣的坐到主位上。
讓所有人都清清楚楚的看到他的態度——這個天子的欽命使者,全權除疫大使,沒有心思和他們開玩笑!
張越甚至特意將天子節,放在案上。
在這樣的壓力下,京兆伊的工作效率,想不提高都不可能。
只壹刻鐘,所有資料,就被擡到了張越面前。
“天使,此乃所有染病病患的文牘、戶籍以及京兆伊上下的處置措施……”方永將幾個箱子,送到張越面前,稟報著。
他又指著其他箱子,介紹道:“而這些則是疫區閭裏的其他文牘檔案……”
張越見著點點頭,立刻就開始看起來。
而這壹看,立刻就讓所有在場的人,都是瞠目結舌,仿佛看到了怪物壹般,無比的震驚。
在眾人眼中,張越幾乎是壹目十行的掃著相關簡書。
速度更是快如閃電,通常,在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,張越就已經看完了壹卷文牘,並開始閱讀下壹卷。
這種速度,在他們看來,幾乎是壹種人類不可能做到的速度!
但對張越而言,卻還是太慢了!
壹卷簡書,不過百余字,至多兩三百字。
放在後世,連壹頁童話書的字數都不如。
這些箱子裏的簡書加起來,最多三五十萬字。
擱後世,也就是壹個讀者,壹兩個小時的閱讀量。
而他又通過了空間的強化,雖然不敢說過目不忘,但,在短時間內強行記住這麽點資料的能力還是有的。
只花了半個時辰,張越就看完了所有的簡牘。
他放下手裏的竹簡,心裏面已經差不多有了概念了。
這次長安爆發的疫情,應該是壹種流行性感冒病毒。
患者大都表示,頭疼、發熱,關節乏力,並有鼻涕。
當然,具體是不是,還需要進壹步的實地診斷。
張越想了想,扭頭對上官桀道:“上官兄,煩請兄長為我去壹趟少府,找東園令做壹個物件來……”
張越說著,就找來壹塊帛布,在其上畫了壹個東西的三維結構圖,同時以文字寫明要求,並將之交給上官桀。
上官桀接過來壹看,有些驚訝,因為帛布上的東西,看上去奇奇怪怪的。
要求更是奇怪。
但他沒有多問,直接拿了帛書,就朝外走。
張越卻是看著上官桀遠去的身影,嘴角露出了壹絲微笑。
他讓上官桀去少府找東園令做的東西,在後世人盡皆知——聽診器。
當然,現在沒有橡膠,也沒有可以有效導音的振動膜,後世那種常見的聽診器,可能做不出來。
但退而求其次,做壹個原始的聽診器,卻是沒有問題。
說起來這個事情,還是張越曾經聽機關裏的人說笑話才知道的。
記不得是什麽時候了,總之某次聚會,有人在酒桌上講了個笑話,說是現在的醫生們都恨死了當年發明聽診器的那個混蛋!
因為在以前,醫生看病,都是可以貼著小姐姐的胸脯聽診的!
張越當時聽得很好奇,就用手機查了壹下。
還真有這麽回事。
也看到了早期聽診器的樣子。
壹個類似竹笛的圓筒形,底部呈喇叭狀的工具。
可能沒有後來的聽診器便捷和準確,但至少,解決了聽診的問題。
而聽診器壹旦出現,並大行其道。
中醫的發展,就要走上壹條不同的道路了。
既然,可以通過工具聽內臟的聲音來診斷病情,那麽人們會不會去想辦法,發明壹些更好的工具來探知人體內部的奧秘?
甚至……
為了了解人體構造,從而推動解剖學的發展呢?
即使別人想不到,張越也可以在背後推壹把的嘛!
當然,更重要的是,可以借此機會,讓黃老學派,找到生存之路,至少能讓他們延續下去!
若能如此,那就真的是善莫大焉!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