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最狠暴君

天煌貴胄

歷史軍事

當朱曉松把腦子裏如同亂麻壹般的記憶都捋清楚之後,忍不住就嘆了壹聲,繼而又翻身坐了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百四十六章 雪災

大宋最狠暴君 by 天煌貴胄

2021-12-6 20:26

  陳二狗如願以償的當上了裏正——陳二狗願意跟同村的百姓分享買倭女種地的法子,同村的那些百姓自然也願意推舉陳二狗來做這個裏正。
  至於那些“鄉賢士紳”,基本上都被紮堆安置在瀛州布政使司治所所在的城池裏了,他們自然也不會跳出來跟陳二狗搶壹個裏正的位置。
  然後陳二狗就再壹次跑到了周防縣的縣衙。
  然後周防縣知縣丁略知就很頭疼。
  “妳們是大宋的百姓,挖礦這種事兒,自然不能讓妳們去幹。”
  在弄清楚了陳二狗的來意之後,丁略知就苦口婆心地勸道:“挖銀礦又豈是那麽好挖的?先不說有沒有埋在礦坑裏面的風險,就算沒有,妳又如何能保證人心?”
  “那是銀礦,白花花的銀子,誰不喜歡?換成本官,本官也喜歡啊。”
  “妳說,萬壹要是有人起了不該起的心思,想著往自己家裏揣幾錠銀子,妳這個裏正該怎麽辦?”
  聽到知縣老爺這麽說,陳二狗頓時也叫起了屈:“大老爺誒,這眼看著就要入冬了,地沒法兒翻,糧沒法兒種,總不能就這麽放任大家夥兒閑下去吧?”
  到了這個時候,丁略知也回過味兒來了,剛才寫還在臉上的擔憂之色煙消雲散,丁略知笑瞇瞇的道:“二狗啊,本官知道妳這腦袋瓜子不錯,妳說說,到底是有啥想法?”
  陳二狗嘿嘿訕笑了壹聲,說道:“大老爺慧眼如炬,小人這點兒想法,自然是瞞不過大老爺的。”
  丁略知捋著胡須受下了這記馬屁,心情也變得好了壹些:“說吧,妳到底是打著什麽主意?”
  陳二狗又嘿嘿笑了壹聲,說道:“小人想著,既然現在耕不了地也種不了糧,那就不如讓大家夥兒趁著這段時間,把村子到縣裏的路給修了?”
  “小人看過了,俺們那個村子離海邊近壹些,打魚什麽的倒也方便,可是從縣城到海邊的距離,可就沒那麽近了。”
  “這附近又沒河沒湖的,老爺就是想吃口新鮮的魚都困難。”
  “所以小人想著,先把路修了,等來年能夠下海捕魚的時候,小人再帶著村民捕些魚,也能讓大老爺吃口新鮮的。”
  丁略知不自覺的咽了口口水,過了半晌後忽然指著陳二狗哈哈大笑起來。
  “妳啊妳,粘上毛,妳比猴兒都精!”
  “做這個裏正,倒是委屈了妳!”
  指著陳二狗調笑了幾句,丁略知幹脆笑呵呵的讓人把周防縣地圖給取了過來,指著地圖上的幾條黑線說道:“看到了沒有?這幾條線就代表了路。”
  “按照工部和戶部發下來的規劃行文,這裏會修壹座大型的碼頭,要求能夠停靠木蘭舟的那種。這個妳們幹不來,得工部派大匠過來指點著才行。”
  “但是這幾條路,從這個碼頭壹直到縣城,中間會經過十幾個村子,其中就包括妳們村在內。這個活計妳們肯定能幹。”
  “所以,就算妳不來找本官,本官也會讓人去找妳們這些裏正過來。”
  “回去吧。召集妳們村子裏的青壯,等工部的大匠來了,再挑個良辰吉日,咱們就開始動工。”
  “還有,告訴妳們村裏的青壯,讓他們早上上工的時候別吃飯,工地有吃的。壹天三頓,頓頓有肉的那種。”
  “等下工的時候別走那麽早,看看廚房那邊還剩下多少肉,如果多了,可以住家裏拿點兒。”
  “畢竟是戶部出錢,有沾便宜的機會,可千萬不敢放過。”
  陳二狗頓時大喜過望,對著丁略知拜道:“多謝大老爺!小人這就回去通知村裏的青壯!”
  丁略知點了點頭,等陳二狗滾蛋之後才徹底癱坐在椅子上。
  現在這官真是越來越不好當了,都他娘的得教百姓占朝廷的便宜了。
  也不知道會不會被皇城司的那些鷹犬盯上……
  ……
  丁略知這個知縣在瀛州頭疼,趙桓這個皇帝在汴京城也很頭疼。
  靖康五年十壹月初九,往常這時候雖然冷,但是離下雪這兩個字卻還有很長壹段時間的距離。可是今年也不知道是怎麽了,壹場忽如其來的暴雪繼續好幾天下個不停,甚至直接把整個汴京城都給拍到了雪堆裏面。
  趙桓這個皇帝倒還好壹些,畢竟再苦不能苦皇帝,再窮不能窮後宮,宮裏面物資充足,人手又多,負責灑掃的太監和宮女很快就能把積雪給清理掉。
  但是皇宮自古來就是極為特殊的存在,不能把皇宮這個特例當成常例——如果把目光放大到整個汴京城,那就能明顯看出來皇宮裏面跟宮外的不同了。
  鵝毛大的雪片下起來遮天蔽日,百姓前腳剛把院子裏的積雪給清出去,後腳這大雪就再次沒過了腳面。而街道上壹層又壹層的雪,已經足有三四尺厚。
  眾所周知,汴京既是大宋的政治中心,也是壹座高度商業化的巨型城市,本身生產的糧食並不是很多,相對於整個汴京城每天的消耗,那點兒產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,基本上還是以其他地方轉運輸入為主。
  這也就意味著,百姓家裏的存糧不會太多。而沒有了吃的,人心就會不穩。
  甚至有傳言說是趙桓殺弟囚父的行為終於激怒了老天爺。
  至於為什麽靖康元年的事兒要等到靖康五年才懲罰官家,那可能就是因為天上壹日,地下壹年,再加上神仙下雪什麽的也得走個流程,所以耽誤了幾天也很正常——放到人間,可就不是幾年過去了麽。
  這種狗屁倒竈的傳言是哪兒起來的,趙桓倒是不關心,反正能傳這種流言的,也就那麽些人,用屁股猜都能猜出來。趙桓關心的是怎麽讓百姓活下去。
  只要百姓不會被雪災凍死餓死,所謂上天懲罰的說法就是屁話。
  就像趙桓跟孟太後說的那樣兒,地主老財還知道心疼自己家的傻兒子呢——現在之所以會出現雪災,肯定是老天爺覺得有人在禍害大宋江山,所以降下雪災來提醒自己這個天子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