騙了康熙

大司空

歷史軍事

“二爺,老爺已經下值回府,太太派人來傳話,叫您過去呢。”
小廝吳江挑簾子進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200章 稅丁操典

騙了康熙 by 大司空

2024-2-17 20:24

  稅監衙門裏,通過罰銀的手段,撈了壹百萬兩銀子。
  其中的九十萬兩,交給了內務府的廣儲司。剩下的十萬兩,屬於玉柱自由支配的衙門紅利。
  不過,抄了老九的那十幾家白手套後,玉柱的手裏又有了五百萬兩銀子,以及大量的田產、商鋪和仆婢。
  玉柱心裏有數,這五百萬兩銀子裏的絕大部分,他是保不住的。康熙肯定會找各種理由,拿到宮裏去。
  但是,再怎麽說,養五百名稅丁的錢,肯定是足夠了。
  康熙要錢的花樣很多,今天修個假山,明天修個亭子,後天要給豐臺大營補欠餉,很快就從玉柱的手裏,弄去了四百萬兩。
  眨個眼的工夫,康熙修圓明三園部分景點和南巡的錢,就都湊齊了。
  讓康熙滿意了,玉柱想辦的很多事,也跟著得到了比較滿意的答復。
  比如說,京郊的菜農們把菜送到城門口,由玉柱派人收購了,再轉賣進城的事,康熙就答應得很痛快。
  為啥不直接免了菜農們的城門稅,讓他們進城來賣菜呢?
  原因其實很簡單,京裏內外城的各個街道,皆有地痞街霸。
  單獨的菜農,壓根就鬥不過這些地痞流氓。
  放菜農們直接進城賣菜,最終,玉柱免的城門稅,又會以占位費漲價的形式,流入二流子們的囊中。
  但是,玉柱成立的官督民營的平價菜行,性質就不同了。
  哪個地痞流氓敢來敲詐勒索玉柱手下的官營菜販子,那就屬於是壽星公上吊,活膩了!
  玉柱手底下的菜販子,得來也全不費工夫,都是抄家抓來的掌櫃及夥計們。
  原本,按照朝廷抄家後的慣例,這些掌櫃的和夥計們,將被轉賣為奴。
  現在,玉柱給了他們壹條可以自由生活的出路,豈能不賣命的圖表現?
  按照壹千米,安排壹個菜販子的標準,玉柱的平價菜行,很快就鋪滿了整個京城的內外城。
  這麽壹來,郊外的菜農少交了稅錢,只要把菜送到城門口,就可以拿錢走人了。
  不誇張的說,十裏八鄉的菜農們,得知消息後,個個喜笑顏開,歡喜不禁。
  玉柱呢,壟斷了京城內外的菜市場,采取的又是微利多銷的策略,無論如何都要小賺壹筆的。
  上午的菜,新鮮,貴壹些,適合有錢人去消費。下午申時以後的菜,因為無法久存,品相也差了,就賣的格外便宜。
  區區十余天而已,內城和外城的菜價水平,下降到原來的五分之壹。
  菜便宜了,老百姓們才吃得起。
  隨之而來的變化是,老百姓的菜籃子裏,除了白蘿蔔之外,還有各個便宜的品種了。
  這麽壹來,也就形成了壹個很良性的循環,菜農,玉柱,菜販子和城裏人,四方都獲益匪淺。
  這壹炮打響之後,玉柱的平價米行,也悄無聲息的鋪開了。
  米鋪子,都是抄來的商鋪,玉柱沒花壹個大子。米鋪的掌櫃和夥計們,也都是抓來的,屬於免費的奴工。
  賣的糧食,其實是旗人們的每月祿米。這種祿米,摻了太多的沙子和石頭,連下人都不肯吃,只能拿出來賣了。
  玉柱收購來後,派人制作了選米的篩子。這種篩子,就和翻沙工的那種篩網,壹模壹樣。
  鐵鍬鏟了米,往篩網上壹灑,米過去了,大石頭篩了出來。
  在大清的皇帝之中,康熙是最重視民生的壹個。京城的物價水平,每天都有密折,報進宮裏。
  玉柱沒費多大的勁兒,就穩定了京城裏的菜價和米價。
  大清的統治基礎又穩固了幾分,康熙很自然的又高看了玉柱好幾眼。
  下棋的時候,康熙笑瞇瞇的說:“妳幹得很不錯,以後啊,通州京倉淘換下來的漕米,就都歸妳了。”
  玉柱微微壹笑,康熙現在還沒看出來,他其實已經掌握了京城裏最大的現金流之壹。
  這年頭,做什麽生意最賺錢?
  既不是絲綢,也不是棉布,而是鹽、米和菜。
  鹽、菜和米,老百姓們天天都要吃的。
  尤其是米和菜,看似錢不多,細水長流之下的現金流,其實是異常可觀的。
  鹽的事兒,玉柱並不打算插手去管。那裏頭的水太深了,只要動了,就必定會得罪壹大片權貴。
  “老爺子,有些奸商很不地道,經常性的偷稅漏稅,實在是不能忍。但是,巡稅營裏的稅丁們,很不得力,我打算好好的整頓壹番,留強汰弱的遣散了他們,重新招募壹批稅丁。”
  自古以來,凡是涉及到兵權的事,都絕對不能急,必須慢慢兒的來。
  玉柱並沒有蠻幹,而是鋪墊了很久。
  直到康熙看到了巨大的政績,瞧明白了穩定米和菜,對於維護旗人統治基礎的重要意義後,玉柱才漫不經心的說了他真正想幹的事。
  區區稅丁營而已,既無火炮,又無鳥銃,還無盔甲,連弓都沒有,而且才幾百人而已。
  更重要的是,玉柱不是漢人,而是正兒八經的旗下大貴族,妥妥的自己人呢。
  康熙,再怎麽老辣精明,受限於大時代的環境束縛,他的見識怎麽可能和玉柱相提並論呢?
  這壹次,康熙是真的大意了,完全沒有意識到寶塔山下那所軍政大學的深遠意義,很輕率的就答應了玉柱的全部要求。
  玉柱出宮之後,就派了孫承運親自去辦,重新招募稅丁的事兒。
  玉柱的要求,其實也很簡單,城裏人壹個都不要。只要窮山村的雇農家裏,養不活的三崽或是四崽。
  不管是哪個時代,城裏人都要比鄉巴佬狡猾許多。
  心眼多,見識廣,還有點家底的城裏人,天然就不適合跟著玉柱幹大事。
  這個並不是階級血統的問題,而是利益相關的問題。
  有恒產者,普遍不具備幹大事的基礎。
  畢竟,玉柱要做的事兒,風險極大。壹旦出了問題,全家都要死光光的。
  只用了十天,孫承運便帶回來了五十幾個面有菜色,卻孔武有力的少年郎。
  這些少年郎們,站成了三排。隊形雖不整齊,精神頭尚足。
  “諸位,都脫下左腳的草鞋。”玉柱第壹次下令,就遇見了尷尬的事兒,大家都沒有聽懂他說的是啥。
  少年郎們,妳看著我,我看著妳,壹臉的懵懂,頗有些不知所措。
  玉柱仔細壹想,不由壹陣汗然,是他錯了。前後左右的方向感,現代人早就習以為常,但是古人不知道啊。
  “我來示範壹下,脫了這只腳上的鞋。”玉柱蹲下身子,脫了左腳的官靴。
  “好,大家照我的示範,壹起脫了這只腳上的鞋。”玉柱指著只穿了白色布襪的左腳,讓大家壹起脫鞋。
  然而,有人脫了左鞋,有人卻脫的是右鞋,看上去怪怪的。
  玉柱明白了,他面對著眾人,大家又都沒有前後左右的方向感,自然很容易搞錯了。
  “吳盛,妳站過來。”玉柱向來是不怕困難的,他把吳盛叫來,讓他背對著眾人,站到了大家的最前頭。
  玉柱蹲下身子,脫了吳盛左腳上的布鞋,讓他光著左腳。然後,玉柱再教大家脫鞋的時候,錯的人就很少了。
  經過幾次反復的糾正之後,少年郎們,都和吳盛壹樣的光著了左腳。
  “光腳的這邊,是左。穿鞋的這只邊,是右。”玉柱不厭其煩的反復教導大家左和右的區別。
  沒辦法,由於他們都屬於文盲的範疇,玉柱足足花了兩個多時辰,才教會了他們認清左和右。
  所謂萬事開頭難,玉柱在教育大家的同時,自己也在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。
  讓大家知道了左右後,玉柱開始訓練大家,學會幾個簡單的軍事訓練口令。
  “我說全體都有的時候,大家就這樣做。”玉柱快速的並攏雙腿,做了個立正的動作。
  然而,僅僅是立正這麽壹個動作,就足足練習了壹個多時辰,依然還有不少人錯漏百出,頻出洋相。
  雖然現場的人不多,但是,玉柱要挨個糾正五十幾個人的錯誤動作,他不僅身累,而且心累。
  中途休息的時候,玉柱覺得,他有點像紙上談兵的趙括。嘴上可以誇誇其談,說的頭頭是道,到了實際訓練的時候,還是遇上了諸多從未見過的問題。
  比如說,現代軍訓的很多口令,並不能直接照搬照抄,需要作出適合大家狀況的改進。
 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,玉柱索性提筆在手,開始撰寫屬於他自己的第壹本兵書《稅丁操典》。
  全體都有,顯然是不合適的,玉柱琢磨了壹下,索性改為:全體註意。
  立正,不需要改。向右看齊,沒必要改。跨列,和立正差不多的意思,對於這些文盲來說,還是太繁瑣了,刪了。
  玉柱寫操典的時候,少年郎們圍坐成壹團,旁若無人的大聲說笑著。
  嗯,還需要執行軍紀的專人,玉柱心中微微壹動,提筆添上了這壹條。
  訓練文盲,和訓練小知識分子們,方法肯定不可能壹樣。
  進入新世紀之後,現代軍隊裏,已經不招收初中生了。但是,玉柱手下的這些人,幾乎全是文盲。
  打軍棍的念頭,壹旦浮上了玉柱的腦海之中,就再也揮之不去了。
  另外,軍隊屬於等級森嚴的地方,軍官和士兵的待遇,怎麽可能壹樣呢?
  再次集合隊伍之後,玉柱大聲喊道:“牛泰,妳過來。”
  牛泰邁開大步,走到玉柱的跟前,哈著腰說:“請主子吩咐。”
  “喏,這個給妳。”玉柱將提在手裏的粗木棍,塞進了牛泰的手裏,吩咐說,“下午的操練,凡是練錯了的,壹律在屁股上打三棍子,這事就交給妳了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