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3章 捉迷藏
騙了康熙 by 大司空
2024-2-17 20:25
孫承運的私宅裏,吃喝玩樂、吹拉彈唱的班底,可謂是樣樣俱全。
單說魯菜大廚,此地就有五位之多。
硬要說起來,孫承運其實比玉柱會享受得多。
有玉柱的撐腰,孫承運完全不缺銀子花。
京裏的歡場之中,壹直流傳著孫承運的香韻綽號:摘蕊額駙。
實際上,以老皇帝靈通的耳目,他早就知道了孫承運喜歡睡花魁的各種韻事。
但是,有玉柱罩著孫承運,即使是老皇帝,也不好說啥。
這年頭,只要靠山足夠硬,幾乎可以為所欲為。
歷史上的田文鏡,人緣極差。但是,他在河南推行攤丁入畝和仕紳壹體納糧當差,卓有成效。
在長達十余年的時間裏,河南的縉紳們聯合起來,壹起找茬狠咬田文鏡。
結果呢,田文鏡不僅毫發無損,反而被老四提拔為河南總督。
老四也是蔫兒壞,田文鏡死後不久,他就故意裁撤了河南總督,明擺著是告訴河南的鄉紳們,朕就是這樣的漢子,誰敢不服?
壹起喝酒的時候,孫承運壹時興起,索性叫出那位揚州瘦馬,讓她親自替玉柱斟酒。
玉柱的壞毛病是欺負別人老婆,但是,他從來不碰花魁,更不愛揚州瘦馬。
俗話說的好,各花入各眼,青菜蘿蔔各有所愛,這是無法強求的。
酒過三巡,菜過十味,孫承運打開了話匣子,笑瞇瞇的說:“好弟弟,都察院的那個當眾辱罵過妳的張士林,嘿嘿,沒好日子過了。我可聽說了,有人打算找借口,攻訐張士林,故意隱匿父喪不報。”
玉柱壹聽,就秒懂了,肯定是有人私下裏給孫承運遞了話,打算借此投靠玉黨小集團的溫暖懷抱之中。
這年頭的漢臣們,滿嘴仁義道德,骨子裏,卻是蠅營狗茍,男盜女猖。
為了五鬥米和到手的權位,很多漢臣連最基本的孝道都不顧了,實在是無恥之極!
玉柱搖了搖頭,說:“哥哥,不瞞妳說,過猶不及。迄今為止,我已經搶奪了好幾個官員之妻了。”
孫承運非常了解玉柱的脾氣,見玉柱沒心思折騰張士林,便笑著說:“成啊,那我就通知暗中遞話的那人,暫緩行事。”
玉柱點點頭,有心提點壹下孫承運,就說:“千裏長堤,毀於蟻穴。我越是位高權重,越不能肆無忌憚的胡作非為。”
“好弟弟,妳就放心吧,我老孫除了喜歡銀子和花魁之外,從不抓權。”孫承運笑瞇瞇的說,“大丈夫,有所為,有所不為,我懂。”
見孫承運故意擡手,指了指天花板,玉柱滿意的點點頭,老孫確實是個地道的明白人吶!
“好哥哥,很多人暗中含沙射影的指責我是壹手遮天的權臣。我呢,肯定不是權臣,但也不做尋常的相國!”
所謂樹大招風,人紅是非多!
如今的玉柱,兼職橫跨政軍兩屆。他既是響當當的首席內相,又是呼嘯可聚四萬兵的大軍頭。
老八他們怎麽可能輕易放過玉柱呢?
但是,老皇帝是個明白人,滿朝文武之中,玉柱才是最靠得住的忠臣!
老皇帝上次昏迷不醒之後,嵩祝等內閣大學士們的表現,頗令老皇帝失望。
說白了,也就是嵩祝他們這些宰相,顧慮家族利益太多,不敢不惜身。
老皇帝不可能是聖君,卻也是壹名完全合格的皇帝。
他比誰都清楚,玉柱真正可以掌握的軍力,也就是勇銳營的那幾千人了。
如果不是,老八他們在豐臺大營裏暗中搞鬼,老皇帝又怎麽會被迫,讓玉柱提兵監視呢?
圍繞著皇權的鬥爭,從來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格局。
必須承認,水多加面,面多加水的權力平衡術,是皇帝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。
前明的末帝崇禎,以藩王入繼大統,他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統的皇權教育,完全不懂平衡之道。
崇禎廢錦衣衛和東廠,就等於是英雄自剪羽翼,主動拆了皇權威懾群臣們的臺柱子。
其結果是,勢力龐大的文官集團,失去了皇權的制約之後,把大明王朝帶入了毀滅的深淵。
當然了,崇禎失國,和他剛愎自用的濫殺大臣,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。
人性本私!
只要想出來幹事,就要冒掉腦袋,甚至是滅族的風險,誰還樂意幫崇禎幹活呀?
當時,稍微有點想法和本事的大臣,幾乎被崇禎屠殺殆盡。所以,闖賊入京之後,崇禎敲破了鐘,也無人再搭理他了。
用玉柱的話說,捏著孫傳庭這個王炸的崇禎,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輸,最終卻是國破身死的大敗局。
從孫承運的私宅裏出來後,玉柱沒回同福胡同,而是去了曹春那裏。
第二天壹大早,玉柱尚在擁美酣睡,卻接到了壹個不好的消息。
玉柱的鄉試房師周惠農,病危!
周惠農是順天府乙酉鄉試的同考官之壹,玉柱的鄉試卷子,就是經他之手,舉薦到主考官李光地的案頭。
這年頭的鄉試,就其考試的形式和內容,確實已經嚴重落伍於世界發展的大潮了。
但是,就算是用再苛刻的眼光看待鄉試,也必須承認,鄉試選拔人才,大體上做到了壹視同仁的公平!
玉柱趕緊騎快馬,趕往周府。
周惠農是個沒有治國本事的儒臣。不過,有玉柱的暗中相挺,他的財運倒不差,隔三差五的就可以出典鄉試。
出典鄉試,在大清朝,絕對是清流翰林言官們,趨之若鶩的美差和肥差。
在老皇帝的眼皮子底下,玉柱完全沒有結黨的心思,更不可能交結,沒有掌軍資格的漢臣。
通俗的說,出典鄉試的時候,周惠農只需要秉公選拔即可,玉柱從來沒有暗中打過招呼。
只是,當玉柱趕到周府的時候,為時已晚,周惠農已經咽了氣。他的諸多兒子們,正鬧得不可開交。
這年頭,父親死了,兄弟之間鬧分家,實在是司空見慣,不足為奇。
玉柱懶得搭理吵鬧不休的師兄弟們,進門就問,“恩師大人的遺折何在?”
照規矩,二品以下的京官,並無資格將遺折直接遞進宮裏,必須靠堂官們轉奏給老皇帝。
壹般情況下,只要遺折的要求,不是特別的過分,老皇帝都會酌情施恩。
當然了,對於沒有軍功的文臣而言,死後有謚,就是極大的榮耀。